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拼读biàn huà wú cháng
来源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糊涂:混乱。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拼读yī tā hú tú
来源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 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
肤浅:浅薄;末学:学无根底。指学识浅薄。
拼读fū qiǎn mò xué
来源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拼读bù qiú shèn jiě
来源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不求甚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拼读mù bù shí shū
来源伯之目不识书,一切予夺,俱取决幕僚。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四十回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拼读dú xué guǎ wén
来源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拼读kùn ér bù xué
来源困而不学,终于不知,斯为下尔。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第七卷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拼读bù kān rù mù
来源说着,早一屁股坐下,那种气极败坏的样子,实是不堪入目。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三回
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拼读qiǎo fā qí zhòng
来源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也。 宋·苏轼《东坡志林·单骧孙兆》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拼读jǐng dǐ zhī wā
来源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拼读kùn ér xué zhī
来源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拼读bù zú wéi xùn
来源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
拼读zǐ zǐ xì xì
来源我瞅见史良仔仔细细地把小红花一个个嵌入上衣的扣眼,嵌好后还左右端详。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
不值得学习、效法。
拼读bù zú wéi fǎ
来源那些工作作风实不足为法。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拼读duō qí wáng yáng
来源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拼读fú guāng lüè yǐng
来源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拼读hú lún tūn zǎo
来源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拼读hán dān xué bù
来源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干扰很大。
拼读yī qí zhòng xiū
来源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拼读bù hǎo yì sī
来源她被人夸得不好意思了。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拼读cái shū xué qiǎn
来源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拼读mù bù shí dīng
来源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拼读xiōng wú diǎn mò
来源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