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拼读àn sòng qiū bō
来源对张(作霖)则暗送秋波,对曹(锟)尤密切勾结。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拼读cháng dǐng yī luán
来源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尝鼎一脔。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拼读sān shǐ shè hé
来源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拼读àn bīng bù dòng
来源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拼读tǔ qǐ fú jǔ
来源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
拼读shèn shǐ jìng zhōng
来源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腾:跳跃。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飘荡。
拼读gǔ téng ròu fēi
来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矫捷如神,万无莫当。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
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拼读lín nàn zhù bīng
来源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临难铸兵,岂及马腹。 《梁书·韦叡传》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拼读pí lǐ chūn qiū
来源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拼读shì sǐ rú guī
来源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拼读báo chún qīng yán
来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拼读duān běn chéng yuán
来源《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
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拼读mò lù qióng tú
来源至八十九年则一败涂地,而地拉涉氏竟至破产被刑,末路穷途,情殊可悯。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四章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拼读dāng ěr páng fēng
来源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拼读guó fù mín qiáng
来源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拼读duàn làn cháo bào
来源真令人莫名其妙。无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视他为断烂朝报,要束诸高阁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矜:怜悯。对落难者要同情而不要幸灾乐祸。
拼读āi jīn wù xǐ
来源屡劝他缓狱恤刑,哀矜勿喜,偏姑父习以为常,遂致怨家挟恨。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七回
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拼读dān zhì jié lì
来源殚智竭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这是人人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 邹韬奋《经历·前途》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拼读bài cì zhī shī
来源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拼读jié zé ér yú
来源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拼读bù xiāng wéi móu
来源多是有些闻望,含有民党性质,与政府不不相为谋。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三回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拼读sì shū wǔ jīng
来源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拼读bù zhī qīng zhòng
来源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拼读shé bì chún jiāo
来源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挡不住。 鲁迅《彷徨·孤独者》
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拼读cāng huáng fān fù
来源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拼读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来源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拼读yī qiào bù tōng
来源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茅盾《子夜》六
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拼读yī zì bāo biǎn
来源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唐·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拼读fù lǎo xié yòu
来源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一式,为烦兵卫。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拼读bù yǐ rén fèi yán
来源观者不以人废言可也。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