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拼读bái jū guò xì
来源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拼读jǐng jǐng yǒu tiáo
来源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拼读qīng zhòng huǎn jí
来源事有轻重缓急,不能不从长计较哩。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五回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拼读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来源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若八音之繁会。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
指顺应机宜,采取变通的措施。
拼读yìng quán tōng biàn
来源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权:权宜;变:机变。指权衡轻重缓急,因事制宜,通达机变。
拼读yìng jī quán biàn
来源子房读其书,能应机权变,佐汉祖定天下。 唐·无名氏《仙传拾遗·张子房》
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拼读tí gāng qiè lǐng
来源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拼读jǐng rán yǒu xù
来源我们的校容要井然有序,秩然有序。 陶行知《育才两周岁之前夜》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拼读céng cì fēn míng
来源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拼读yǒu tiáo bù wěn
来源听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有条不紊。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拼读xún xù jiàn jìn
来源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拼读bù míng shì lǐ
来源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拼读bù zhī qīng zhòng
来源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拼读huǎn jí qīng zhòng
来源分别缓急轻重,争取男女老幼和游民分子一律参加生产。 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拼读jǔ zú qīng zhòng
来源举足轻重,动关大局。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
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拼读qīng zhòng dào zhì
来源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拼读wú guān jǐn yào
来源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犹言无关紧要。
拼读bù zú qīng zhòng
来源上自独当一面之官府,上至不足轻重之官吏,而亦共闻是言。 清·邹容《革命军》第五章
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拼读chǔ zhì shī dàng
来源这件事情我处置失当,造成了不良影响。
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拼读wèi zú qīng zhòng
来源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拼读wèn dǐng qīng zhòng
来源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
拼读bù fēn qīng zhòng
来源他一向办事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拼读ài máo fǎn qiú
来源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天取办,爱毛反裘,甚无谓也。 《魏书·高祖纪上》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拼读běn mò dào zhì
来源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拼读bǐ quán liàng lì
来源清·王韬《变法中》:“安能埓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同“不可同日而语”。
拼读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来源故摘果于未熟,视已熟不可同年而语。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五》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拼读bù fēn xuān zhì
来源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不分轩轾,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 高阳《胭脂井》
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拼读bù zhī shēn qiǎn
来源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紧哩!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拼读bù shí gāo dī
来源岂不晓得我孙氏是八代世臣,敢来触犯,全然不识高低,禽兽不如。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六回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拼读bù zhī gāo dī
来源那安妈妈是妇道家,不知高低,便向乐公撺掇其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