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拼读chāo fán rù shèng
来源今日弟幸会芝范,想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尽俗肠,重开眼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拼读chū lèi bá cuì
来源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杨朔《迎春词》
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拼读chāo qún jué lún
来源陈景润在数学上的贡献说明他数学才能超群绝伦。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拼读làn yú chōng shù
来源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指竞争高下。
拼读bìng qū zhēng xiān
来源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 鲁迅《坟·春末闲谈》
指超出众人。
拼读chāo qún chū zhòng
来源你道生得如何?……即非倾国倾城色,自是超群出众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拼读lù lù wú néng
来源宋·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拼读wú míng xiǎo zú
来源那些无名小卒,尽都解甲投降。 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
拼读chāo qún bá lèi
来源我是把《诗经》上反复咏叹的笔法神而化之的,你想,不是一个超群拔类的美中之后女主角活现在你眼前么! 茅盾《无题》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拼读hè lì jī qún
来源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拼读xiāng xíng jiàn chù
来源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
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拼读zhuó shí yuǎn jiàn
来源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拼读dēng fēng zào jí
来源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 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拼读yún yún zhòng shēng
来源这些话,是告诉芸芸众生,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 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拼读gài shì wú shuāng
来源说得那岳飞人间少有,盖世无双。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九回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拼读dú yī wú èr
来源赢了钱,便大把的赏人;输了钱,无论上千上万,从不兴皱眉头:真要算得独一无二的好赌品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拼读jǔ shì wú shuāng
来源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拼读lǚ jiàn bù xiān
来源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见:见解,见识;卓:高超;识:知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拼读yuǎn jiàn zhuó shí
来源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拼读dú zhàn áo tóu
来源一战胜群贤,独占鳌头高选。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拼读wú chū qí yòu
来源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回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拼读míng luò sūn shān
来源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拼读kǒu ruò xuán hé
来源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拼读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来源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形容很会讲话。
拼读néng shuō huì dào
来源这个人生就的两片巧嘴,巧嘴滑舌,能说会道。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拼读yī xiè qiān lǐ
来源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拼读bǎi kǒu mò biàn
来源玉林和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祸事,若是李三顺身上有了伤,便百口莫辩,“官司”非输不可。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比喻能说会道。
拼读mǎn shé shēng huā
来源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拼读néng yán kuài yǔ
来源今日我苏轼枉了能言快语,又向那处伸冤?岂不苦哉!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卷
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拼读líng yá lì chǐ
来源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