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拼读bǎi zhàn bù dài
来源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 《金史·刘炳传》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拼读dú dāng yī miàn
来源将来可以独当一面,只嫌功名心重些。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拼读àn jiǎ qǐn bīng
来源我们希望交战双方按甲寝兵,握手言和。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拼读bīng bù xuè rèn
来源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拼读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来源多年阔别,一旦重逢尤其在此刀光剑影的北中国一隅聚首,使人发生无限的感喟。 范长江《塞上行·从嘉峪关到山海关》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拼读jiàn zài xián shàng
来源我觉得以文字结怨于小人,是不值得的。至于我,其实乃是箭在弦上。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拼读bēi gōng shé yǐng
来源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黄遵宪《感事》诗
不仁:残暴,残忍;器:兵器。指用以杀人的武器。
拼读bù rén zhī qì
来源尺寸:比喻短小。指很短小的兵器。
拼读chǐ cùn zhī bīng
来源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拼读cùn tiě zāi shǒu
来源我铁中玉若有寸铁在手,便是千军万马中也可出入。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二回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拼读dāo qiāng jiàn jǐ
来源曾朴《孽海花》第六回:“精的枪,快的炮,黄旗军里夹洋操,刀枪剑戟如何当得了!如何当得了!”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拼读àn bīng shù jiǎ
来源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拼读pī jiǎ zhěn gē
来源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拼读pī jiǎ zhí bīng
来源至晓,洞中微明,乃入十余里,望见岩壑间有金城绛阙,而被甲执兵者守卫之。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
被:通“披”,穿戴;甲: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拼读pī jiǎ zhí ruì
来源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拼读bīng bù jiē rèn
来源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拼读bīng cáng wǔ kù mǎ rù huà shān
来源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拼读bīng gé zhī huò
来源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拼读bīng xiāo gé yǎn
来源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拼读bǐng máo zhàng yuè
来源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拼读bù bì fǔ yuè
来源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拼读dào zài gān gē
来源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 宋·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
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同“斗而铸锥”。
拼读dòu ér zhù bīng
来源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拼读fǎn gē xiāng xiàng
来源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拼读fǔ yuè zhī rén
来源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拼读fù jiān zhí ruì
来源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拼读gāo jiǎ shù bīng
来源擐:穿;锐:兵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拼读huàn jiǎ zhí ruì
来源豹三十四岁挂印。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拼读jiá jiān bīng lì
来源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拼读jīn gé zhī shēng
来源一开始便是金革之声,仿佛辕门传鼓,点将发兵,弦音轻快爽朗,是那种士饱马腾,跃跃欲试的光景。 高阳《草莽英雄》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