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同年龄的成语的意思

admin
1、豆蔻年华
解释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拼读

dòu kòu nián huá

来源

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2、花信年华
解释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拼读

huā xìn nián huá

来源

在她花信年华时,她早就小有名气了

3、半老徐娘
解释

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拼读

bàn lǎo xú niáng

来源

虽是半老徐娘,皮肤白皙,显得很年轻。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

4、而立之年
解释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拼读

ér lì zhī nián

来源

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

5、不惑之年
解释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拼读

bù huò zhī nián

来源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6、知命之年
解释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拼读

zhī mìng zhī nián

来源

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7、耳顺之年
解释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拼读

ér shùn zhī nián

来源

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8、摽梅之年
解释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拼读

biào méi zhī nián

来源

凭一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四回

9、哀感中年
解释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拼读

āi gǎn zhōng nián

来源

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清·丘逢甲《东北感春诗》

10、白首北面
解释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拼读

bái shǒu běi miàn

来源

11、二八年华
解释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好年华。指人最美好的青春时代。

拼读

èr bā nián huá

来源

12、春秋鼎盛
解释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拼读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来源

及入宫庭,见王春秋鼎盛,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13、从心之年
解释

从心:随心。随心所欲的年龄。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

拼读

cóng xīn zhī nián

来源

14、呱呱坠地
解释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拼读

gū gū zhuì dì

来源

欢迎呱呱坠地之新中华。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

15、乳臭未干
解释

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拼读

rǔ xiù wèi gān

来源

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吉呵德。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16、亭亭玉立
解释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拼读

tíng tíng yù lì

来源

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17、花甲之年
解释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拼读

huā jiǎ zhī nián

来源

宋·计有他的爷爷已经到花甲之年,两鬓斑白。

18、古稀之年
解释

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拼读

gǔ xī zhī nián

来源

七十古稀之年是人生难得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