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拼读dèng mù jié shé
来源男男女女的发型,不是教那些跑遍世界各大港口的国际海员,也瞪目结舌吗? 《花城》1981年第5期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拼读duō duō guài shì
来源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拼读jīng è shī sè
来源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拼读kǒu dāi mù dèng
来源林氏却又把小白菜的事情,细细向刘锡彤说了一遍,刘锡彤听得,不禁吓得口呆目瞪。 《杨乃武与小白菜》第三十回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拼读mù dèng kǒu dāi
来源殷、雷二将见众官激变,不复朝仪,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
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
拼读mù dèng kǒu duō
来源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噤: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拼读mù dèng kǒu jìn
来源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拼读mù dèng shé jiǎo
来源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拼读ròu tiào xīn jīng
来源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明·汤显祖《紫钗记·哭收钗燕》)
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拼读chēng mù jié shé
来源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邹韬奋《经历》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拼读dà chī yī jīng
来源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 巴金《等着盼着》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拼读dà jīng shī sè
来源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拼读jīng huāng shī cuò
来源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拼读jīng hún bù dìng
来源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九章
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拼读jīng jì bù ān
来源多情的女孩子,被她朋友的痛苦吓住了,她显得比道静更加惊悸不安。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章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拼读tí xīn diào dǎn
来源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拼读bàn xìn bàn yí
来源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拼读dà huò bù jiě
来源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偶》
当行:内行。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拼读dāng háng chū sè
来源越发谈得高兴了,道是今年的会墨,那篇逼真大家,那篇当行出色。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拼读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来源至诚于国至诚于道而流血成仁,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清·梁启超《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