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拼读sān zú dǐng lì
来源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拼读dǐng zú zhī shì
来源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拼读dǐng zú ér jū
来源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拼读zhé dǐng fù sù
来源今也抑意陈书,引年求退,惧折鼎覆餗之患,避牝鸡司晨之讥。 元·耶律楚材《答杨行者书》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拼读sì hǎi dǐng fèi
来源今江都篡逆,四海鼎沸。 《旧唐书·李袭志传》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凡。
拼读shēng gē dǐng fèi
来源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拼读shāng yí xià dǐng
来源其为害也,惊心振耳,污商彝夏鼎之光。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原形容祭品丰盛。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
拼读sān shēng wǔ dǐng
来源纸灰起归何处?摆列着三牲五鼎,止不住短叹长吁。 明·冯惟敏《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拼读sān fēn dǐng zú
来源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拼读jǔ dǐng jué dòu
来源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拼读jǔ dǐng jué bìn
来源举鼎绝膑,亦不敢以怨他人。 章炳麟《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鼎力:大力;助:帮助,支持。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拼读dǐng lì xiāng zhù
来源富贵宦达之家。
拼读zhōng dǐng zhī jiā
来源比喻富贵和隐逸。
拼读zhōng dǐng shān lín
来源宋·陆游《自咏》诗:“钟鼎山林俱不遂,声名官职两无多。”
谓官高位重。
拼读zhōng míng dǐng zhòng
来源裀:夹层床垫。形容生活富裕,位居高官。
拼读chóng yīn liè dǐng
来源忒心偏,觑重裀列鼎不值钱,把黄齑淡饭相留恋。要彻老终年。 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拼读yán zhòng jiǔ dǐng
来源一个时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
拼读yī dài zōng chén
来源比喻典雅出众。
拼读yí dǐng guī zhāng
来源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拼读yú yóu fèi dǐng
来源鱼游沸鼎中,烹燖化为汁。 清·张鹏翀《和歧亭戒杀诗》之二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拼读xià dǐng shāng yí
来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5回:“入到内进,只见一律都是红木家伙,摆设的都是夏鼎商彝。”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拼读wèn dǐng zhōng yuán
来源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拼读gāo guān hòu lù
来源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高官厚禄,难道不是大盗。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拼读wèn dǐng qīng zhòng
来源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拼读guó jiā dà shì
来源普通一般学者,只在书斋里打圈子,对于国家大事则不闻不问。 郭沫若《王安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拼读sān fēn dǐng lì
来源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拼读shāng yí zhōu dǐng
来源满架图书,却堆得七横八竖,桌上列着无数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斓。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一回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拼读rǎn zhǐ yú dǐng
来源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拼读qún qíng dǐng fèi
来源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一七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拼读niú dǐng pēng jī
来源凤衰尺鷃聊栖竹,牛鼎烹鸡只损盐。料粟太仓官琐尾,中流一砖用廉纤。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