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老天惩罚的四字成语

admin
1、哀矜惩创
解释

哀、矜:怜悯;创:惩罚。爱怜而又责罚。

拼读

āi jīn chěng chuàng

来源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哀矜惩创的现象时而有之。

2、我行我素
解释

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拼读

wǒ xíng wǒ sù

来源

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已。 柔石《二月》十

3、行乎富贵
解释

行:所作所为。指所作所为符合富贵的身份

拼读

xíng hū fù guì

来源

4、落拓不羁
解释

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拼读

luò tuò bù jī

来源

《北史·杨素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5、放荡不羁
解释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拼读

fàng dàng bù jī

来源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6、放浪形骸
解释

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拼读

fàng làng xíng hái

来源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7、落魄不羁
解释

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拼读

luò pò bù jī

来源

杜君泽,号小痴,姑苏人。善楷书,工山水,嗜酒。流寓高邮,落魄不羁。 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皇明》

8、无拘无束
解释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拼读

wú jū wú shù

来源

他放开缰绳,任由枣红马无拘无束和驰骋。

9、拓落不羁
解释

《北史·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拓落不羁,克昌厥后。”

拼读

tuò pò bù jī

来源

可是骥东官职虽是武夫,性情却完全文士,恃才傲物,拓落不羁。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10、不可理喻
解释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拼读

bù kě lǐ yù

来源

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巴金《家》八

11、固执己见
解释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拼读

gù zhí jǐ jiàn

来源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 梁斌《红旗谱》八

12、一意孤行
解释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拼读

yī yì gū xíng

来源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3、顽固不化
解释

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拼读

wán gù bù huà

来源

说我顽固不化,为游击主义翻案;蔑视中央,搅乱军心等待。 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六章

14、独行其是
解释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拼读

dú xíng qí shì

来源

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独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15、孤行己见
解释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拼读

gū xíng jǐ jiàn

来源

孤行己见是行不通的。

16、孤行一意
解释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拼读

gū xíng yī yì

来源

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 柳亚子《哭仲穆》诗

17、孤行己意
解释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拼读

gū xíng jǐ yì

来源

我们不能孤行己意,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18、自以为是
解释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拼读

zì yǐ wéi shì

来源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19、执迷不悟
解释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拼读

zhí mí bù wù

来源

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20、屡教不改
解释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拼读

lǚ jiàn bù gǎi

来源

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1、夜郎自大
解释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拼读

yè láng zì dà

来源

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