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独。佛教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拼读dān dāo cù rù
来源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拼读cóng cháng jì yì
来源少奶奶到了此时,真是无可如何,只得说道:“公公婆婆,且先请起,凡事都可以从长计议。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拼读fàng hǔ guī shān
来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明·朱有燉《义勇辞金》楔子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拼读yǎng hǔ wéi huàn
来源这个人很不可靠,你却给与高位,怕会养虎为患哩。
恶:邪恶;务:必须。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拼读chú è wù jìn
来源消息何殊马牛风,除恶务尽不相容。 李木庵《一九四九年元旦献词》诗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拼读fàng xià tú dāo
来源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拼读tòng gǎi qián fēi
来源在政策的感召下,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拼读lǚ jiàn bù gǎi
来源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拼读lì dì chéng fó
来源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 闻一多《画展》
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拼读ér nǚ yīng xióng
来源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拼读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羁:马笼头,引伸为束缚。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拼读háo fàng bù jī
来源方岳宗是现任松江知府方岳贡的哥哥,为人慷慨侠义,豪放不羁,喜欢喝酒,十分健谈。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
拼读shùn shuǐ fàng chuán
来源犹言出乖露丑。
拼读chū chǒu fàng guāi
来源放掉老虎,留下后患。
拼读fàng hǔ yí huàn
来源指人心离散、瓦解。
拼读fàng xīn jiě tǐ
来源发出强烈的光,非常明亮。比喻某种科研成果或学说、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拼读dà fàng guāng míng
来源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拼读hán bāo yù fàng
来源她到了含苞欲放的年龄。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拼读jiàn tù fàng yīng
来源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比喻在一边助威。
拼读fàng pì tiān fēng
来源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拼读dà fàng jué cí
来源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郭良蕙《焦点》十
陆梁:跳着行走的样子,引申为跋扈。形容十分嚣张,肆无忌惮。
拼读lù liáng fàng sì
来源李密陆梁放肆,不可以折简致之。 《旧唐书·李密传》
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拼读fàng gē zòng jiǔ
来源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拼读fàng làng wú jū
来源更助长了我的狂放。
拼读chong zhen qi fang
来源指大张旗鼓地活动。
拼读qiāo luó fàng pào
来源他们敲锣放炮,把气氛推向高潮。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拼读yī huā dú fàng
来源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 京剧《龙江颂》
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礼法束缚。
拼读fàng dàn fēng liú
来源花史年少,放诞风流,既为情死,眉黛间常有恨色。 清·尤侗《瑶宫花史小传》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拼读wú dì fàng shǐ
来源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拼读fàng yáng shí chái
来源放羊拾柴的典故很少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