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拼读cōng míng líng lì
来源这个人真是聪明伶俐;她东问西找,竟然到了我们这里。 吴强《红日》第八章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拼读chū lèi bá cuì
来源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杨朔《迎春词》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拼读dú zhàn áo tóu
来源一战胜群贤,独占鳌头高选。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拼读shǒu qū yī zhǐ
来源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 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拼读jǔ shì wú shuāng
来源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举世无双,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拼读gài shì wú shuāng
来源说得那岳飞人间少有,盖世无双。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九回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拼读jiā rén yī děng
来源你这见解,一定加人一等,这等玄妙高超法,我两个怎能帮助你得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拼读kūn shān piàn yù
来源五行相配,真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清·无名氏《玉娇梨》第二回
聪明:聪敏有智慧;绝:冠绝。形容极其聪明,无人能比
拼读cōng míng jué dǐng
来源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拼读shàn jiě rén yì
来源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她与康老一样的善解人意,却很少将自己的事随便告人。”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拼读guò mù bù wàng
来源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拼读shí nián hán chuāng
来源那边一个人却愁眉苦脸,发出‘十年寒窗’付流水的慨叹。 魏巍《路标》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拼读bó xué duō cái
来源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拼读jiàn duō shí guǎng
来源她是每天上街去买菜的,自然见多识广,知道这东西的时价。 茅盾《过年》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拼读cái gāo bā dǒu
来源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唐浩明《曾国潘》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拼读xué fù wǔ chē
来源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拼读wén wǔ shuāng quán
来源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拼读gāo tán kuò lùn
来源柴进高谈阔论,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六回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拼读méi fēi sè wǔ
来源譬如“郭巨埋儿”,无论如何总难以画到引得孩子眉飞色舞,自愿躺到坑里去。 鲁迅《朝花夕拾·后记》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拼读yùn chóu wéi wò
来源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拼读yán jiǎn yì gāi
来源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要言简意赅,因而得半文半白。”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拼读wán měi wú quē
来源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
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拼读yī zhēn jiàn xiě
来源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见:见解,见识;卓:高超;识:知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拼读yuǎn jiàn zhuó shí
来源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拼读yì zhèng cí yán
来源本大臣、本部堂声罪致讨,义正词严,断断不能再缓矣。 清·林则徐《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拼读yī qì hē chéng
来源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 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拼读dà xiǎn shén tōng
来源惟有召西乃明心见性之人,学佛未成者来,大显神通,将此辈一扫而空之。 清·袁枚《续子不语》卷五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拼读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来源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拼读chū shén rù huà
来源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秦牧《虾趣》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拼读wàn gǔ liú fāng
来源汉廷黯忠,唐室魏征良,见如今千载明扬,万古流芳。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