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危险又刺激音乐的成语

admin
1、袅袅余音
解释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拼读

niǎo niǎo yú yīn

来源

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 于明之《走在羊肠小道上》

2、曲高和寡
解释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拼读

qǔ gāo hè guǎ

来源

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3、靡靡之音
解释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拼读

mǐ mǐ zhī yīn

来源

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 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4、余音绕梁
解释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拼读

yú yīn rào liáng

来源

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梁实秋《听戏》

5、有板有眼
解释

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拼读

yǒu bǎn yǒu yǎn

来源

可是他很不争气,通知没来的那一天,他还有说有笑,有板有眼,一接到通知,就变了卦了。 方之《在泉边》

6、曲终奏雅
解释

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拼读

qǔ zhōng zòu yǎ

来源

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7、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拼读

xíng yún liú shuǐ

来源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茅盾《〈力原〉读后感》

8、异曲同工
解释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拼读

yì qǔ tóng gōng

来源

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 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9、高山流水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拼读

gāo shān liú shuǐ

来源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10、轻歌曼舞
解释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拼读

qīng gē màn wǔ

来源

梵呗圆音,竟将为轻歌曼舞所“加被”,岂不出于意表也哉。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

11、弦外之音
解释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拼读

xián wài zhī yīn

来源

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 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12、掩耳盗铃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拼读

yǎn ěr dào líng

来源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13、繁弦急管
解释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拼读

fán xián jí guǎn

来源

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唐·钱起《玛瑙杯歌》

14、声动梁尘
解释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拼读

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来源

此刻,我才真正体味到歌唱家那黄莺出谷、声动梁尘的神韵。 李存葆《祖槐》三

15、绕梁之音
解释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拼读

rào liáng zhī yīn

来源

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晋·陆机《演连珠》

16、绕梁三日
解释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拼读

rào liáng sān rì

来源

参见“余音绕梁”。

17、抑扬顿挫
解释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拼读

yì yáng dùn cuò

来源

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时弹似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18、铿锵有力
解释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拼读

kēng qiāng yǒu lì

来源

托卡力夫的声音铿锵有力,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 《筑路》

19、破琴绝弦
解释

比喻知音断绝。

拼读

pò qín jué xián

来源

20、狂风暴雨
解释

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拼读

kuáng fēng bào yǔ

来源

却遇了一阵狂风暴雨。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1、男女老少
解释

泛指所有的人。

拼读

nán nǚ lǎo shào

来源

你要通知到村里的男女老少。

22、大同小异
解释

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拼读

dà tóng xiǎo yì

来源

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

23、滥竽充数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拼读

làn yú chōng shù

来源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24、南郭先生
解释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拼读

nán guō xiān shēng

来源

我们不能学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

25、不劳而获
解释

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拼读

bù láo ér huò

来源

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 鲁迅《两地书》三十

26、不可终日
解释

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拼读

bù kě zhōng rì

来源

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7、不学无术
解释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拼读

bù xué wú shù

来源

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28、阳春白雪
解释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拼读

yáng chūn bái xuě

来源

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29、下里巴人
解释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拼读

xià lǐ bā rén

来源

及见了戏,却也有些意外开豁。谭、娄纯正儒者,那得动意于下里巴人。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回

30、流行歌曲
解释

◎ [popular song] 一般流行时期不长但受到广泛欢迎和易于演唱和记忆的歌曲 |||   在一定时期内为广大群众喜爱而广泛传唱的歌曲。 老舍 《茶馆》第三幕:“咱们哪,全叫流行歌曲跟《纺棉花》给顶垮喽!”

拼读

liú xíng gē qǔ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