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无愧于单位的成语

admin
1、流离失所
解释

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拼读

liú lí shī suǒ

来源

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流离失所,便是等待饿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2、从容不迫
解释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拼读

cóng róng bù pò

来源

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 巴金《家》十五

3、本乡本土
解释

指本地,家乡。

拼读

běn xiāng běn tǔ

来源

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4、抱残守缺
解释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拼读

bào cán shǒu quē

来源

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缺,汇集众说而成。 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

5、白驹过隙
解释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拼读

bái jū guò xì

来源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6、杯弓蛇影
解释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拼读

bēi gōng shé yǐng

来源

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黄遵宪《感事》诗

7、无济于事
解释

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拼读

wú jì yú shì

来源

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8、不足挂齿
解释

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表示不值得一提。

拼读

bù zú guà chǐ

来源

宋江答道:“无能小将,不足挂齿。”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七回

9、不足为训
解释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拼读

bù zú wéi xùn

来源

孝琪的行为虽然不足为训,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清·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10、不可理喻
解释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拼读

bù kě lǐ yù

来源

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巴金《家》八

11、不胫而走
解释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拼读

bù jìng ér zǒu

来源

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不胫而走。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12、不负众望
解释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拼读

bù fù zhòng wàng

来源

他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13、适可而止
解释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拼读

shì kě ér zhǐ

来源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们也吃不消,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14、不即不离
解释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拼读

bù jí bù lí

来源

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不即不离的态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15、不卑不亢
解释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拼读

bù bēi bù kàng

来源

老张虽着急,可是龙树古不卑不亢的支应,使老张无可发作。 老舍《老张的哲学》

16、不落窠臼
解释

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拼读

bù luò kē jiù

来源

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17、不容置喙
解释

不容许插嘴。

拼读

bù róng zhì huì

来源

他的文章没读过三遍不容置喙。

18、不以为然
解释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拼读

bù yǐ wéi rán

来源

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19、不以为意
解释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拼读

bù yǐ wéi yì

来源

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20、不刊之论
解释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拼读

bù kān zhī lùn

来源

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

21、不瘟不火
解释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拼读

bù wēn bù huǒ

来源

这部不瘟不火的戏剧让人提不起兴趣。

22、侧目而视
解释

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拼读

cè mù ér shì

来源

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侧目而视就完了。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23、出神入化
解释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拼读

chū shén rù huà

来源

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秦牧《虾趣》

24、城下之盟
解释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拼读

chéng xià zhī méng

来源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25、诚惶诚恐
解释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拼读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来源

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26、曾几何时
解释

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拼读

céng jǐ hé shí

来源

曾几何时,他自己去做了一个小小的官儿回来,而他又劝我去学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27、放在眼里
解释

指重视,看得起。

拼读

fàng zài yǎn lǐ

来源

28、蚕食鲸吞
解释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拼读

cán shí jīng tūn

来源

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

29、沧海一粟
解释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拼读

cāng hǎi yī sù

来源

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30、从善如流
解释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拼读

cóng shàn rú liú

来源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