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拼读qiē zhōng yào hài
来源这篇批评北京市交通的文章,字字珠玑,正是切中要害。
说的话有道理。
拼读yán zhī yǒu lǐ
来源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拼读kāi mén jiàn shān
来源说话要开门见山,谭兄之意,欲以世兄读书之事,烦潜老照管理。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拼读biān pì rù lǐ
来源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朱自清《山野掇拾》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拼读huà lóng diǎn jīng
来源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拼读yī yǔ zhōng dì
来源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还得属冯先生,一语中的。’丁小鲁笑问美萍:‘还走的动道么?’”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拼读yán guī zhèng zhuàn
来源现在我们言归正传,集中讨论这件事,发言要围绕中心。
道:说;破:揭穿。一句话就说穿了。
拼读yī yǔ dào pò
来源而发之又必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清·陈廷棹《白寸斋词话》卷一)
了当:干脆,爽快。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弯子
拼读zhí jiē liǎo dàng
来源王朔《过把瘾就死》:“别拐弯抹角,直接了当……怎么就这么难呢?比要你命还难?”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拼读rù mù sān fēn
来源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拼读yán bì yǒu zhòng
来源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周书·武帝纪上》
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拼读tí gāng qiè lǐng
来源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拼读tán yán wēi zhòng
来源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比喻说话厉害。
拼读dāo dāo jiàn xuè
来源这样做真是刀刀见血,直指要害。
恰:正好。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拼读qià rú qí fèn
来源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拼读yán jiǎn yì gāi
来源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要言简意赅,因而得半文半白。”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拼读yī zì qiān jīn
来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拼读yǒng měng jīng jìn
来源是僧闻言,即对佛发愿,勇猛精进,自是宴然无梦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拼读yī zhēn jiàn xiě
来源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同“对症下药”。
拼读duì zhèng xià yào
来源吴晗《多写一点杂文》:“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拼读jī zhòng yào hài
来源他被这话击中要害后,垂头丧气。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拼读dān dāo zhí rù
来源上面一篇“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的序文,尤为单刀直入。 鲁迅《热风》三十三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拼读xīn kǒu rú yī
来源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拼读zhí yán bù huì
来源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 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拼读zhí yán wú huì
来源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晋书·刘波传》
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拼读zé wú páng dài
来源农民向国家交售征购粮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古代洛阳方言。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宋儒常用语。
拼读biān bì jìn lǐ
来源鞭辟近里一言,实吾人顶门针、对症药。 清·李颙《答顾宁人书》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拼读bīng jiě dì pò
来源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拼读fǔ dǐ chōu xīn
来源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拼读yáng tāng zhǐ fèi
来源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之痛,胜于养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