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拼读diū kuī qì jiǎ
来源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拼读táo zhī yāo yāo
来源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拼读táo zhī yāo yāo
来源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拼读bào tóu shǔ cuàn
来源吓得这些人一个个抱头鼠窜而逃。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拼读fèng tóu shǔ cuàn
来源身为国家重臣,不能以身排患难,但要奉头鼠窜,将何原则上见天下士乎? 《大宋宣和遗事·利集》
同生共死的交谊。
拼读shēng sǐ zhī jiāo
来源对于在老阎和梁建这一对生死之交的老战友之间所发生的严重分歧,深深感到烦恼。 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拼读qì jiǎ yè bīng
来源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拼读diū kuī xiè jiǎ
来源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元·孔文卿《东窗事发》第一折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拼读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来源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来好事者予以附会,凑为三十六实数。其名目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
拼读sān shí liù jì
来源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拼读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来源你慌慌张张的是为什么?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拼读dà bài ér táo
来源敌人被打得大败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拼读diu kuī pāo jiǎ
来源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丢盔抛甲,七零八落。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拼读wěn jǐng zhī jiāo
来源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
拼读bù kě bì miǎn
来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6章:“男女之间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这种心心思思的现象。”
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
拼读jiàn bù rú fēi
来源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
拼读fēng chí diàn chè
来源黄飞虎枪法如风驰电掣,往来如飞。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回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拼读yī mǎ dāng xiān
来源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 姚雪垠《李自成》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拼读xíng bù rú fēi
来源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极快。
拼读chāo yì jué chén
来源兰亭刻石,虽佳本皆不免有可恨。此唐人响拓,乃独纵横放肆,不为法度拘窘,犹可想见茧纸故书之超轶绝尘。 宋·陆游《跋兰亭序》
溜:趁人看不见走开;吉: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
拼读liū zhī dà jí
来源有的溜之大吉,悄悄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拼读ān yù yī yù
来源你不能只求安于一隅,要有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