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拼读wú kě hòu fēi
来源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拼读zhǎn dīng jié tiě
来源我喜欢那种斩钉截铁的作风。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拼读zhèng zhòng qí shì
来源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牙牙:象声词,摹拟婴儿学说话的声音。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拼读yá yá xué yǔ
来源丁亥腊月二十七夜,内子举一男,现才牙牙学语。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背地里小声说话。
拼读qiè qiè sī yǔ
来源又故意与行酒侍儿,窃窃私语,羋氏两次问话,俱失应答。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拼读qīng miáo dàn xiě
来源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拼读bù zhī suǒ yún
来源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拼读yǒu shēng yǒu sè
来源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 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拼读tiān huā luàn zhuì
来源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拼读mò ér shí zhī
来源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拼读yī yán wéi dìng
来源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拼读dié dié bù xiū
来源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 沙汀《呼嚎》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拼读gé qiáng yǒu ěr
来源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拼读wú dì fàng shǐ
来源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拼读zhí yán bù huì
来源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 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拼读gé xuē sāo yǎng
来源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 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拼读jǐng jǐng yǒu tiáo
来源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拼读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来源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拼读kāi zōng míng yì
来源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拼读màn tiáo sī lǐ
来源“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 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拼读yīng wǔ xué shé
来源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拼读bù dòng shēng sè
来源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拼读yǐn yù shī yì
来源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拼读yào yán bù fán
来源至美不华,至言不烦,夫华与烦,去道远甚。 《指月录》卷二十五
抹角:挨墙角绕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拼读guǎi wān mò jiǎo
来源拐弯抹角,记的土地庙儿,照走过的小巷口,径上碧草轩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拼读nán mán jué shé
来源彼时江以南,为南蛮鴃舌之乡。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拼读lǐ zhí qì zhuàng
来源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拼读nán qiāng běi diào
来源这个说话南腔北调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侧:旁边;击:敲打。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拼读páng qiāo cè jī
来源不堂堂正正辩论是非,而旁敲侧击中伤对手,最是卑劣。 清·梁启超《教育与政治》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拼读yán ér yǒu xìn
来源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