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拼读bá shè cháng tú
来源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拼读bù zhī gān kǔ
来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少年正待开口,却被老头子抢着说了一遍,无非是怪少年不知甘苦,不会弄钱的一派话。”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拼读cān fēng mù yǔ
来源餐风沐雨,枕寒戈边疆御戎。 明·张景《飞丸记·埋轮没产》
糠:稻、麦等谷物的皮;菜:野菜。指吃谷糠,吞野菜。形容生活的贫困与艰辛。
拼读chī kāng yàn cài
来源不回老家吧,死想家乡。总觉得只要回到家乡,吃糠咽菜也比流落在外乡好。可是一回到家乡呢,见到幼年时候的老朋友们,过著烟心的日子,又觉得起心眼里难受。 梁斌《红旗谱》七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拼读cháng tú bá shè
来源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长途跋涉似的,我倦得厉害。 巴金《沉默集·附录三》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拼读dēng shān yuè lǐng
来源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拼读dēng shān zhì lǐng
来源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拼读fēng cān shuǐ qī
来源我已经过惯了风餐水栖的生活。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拼读fēng sù shuǐ cān
来源我已经习惯了旅行中风宿水餐的生活。
指劳苦艰辛。
拼读gōng kǔ rú suān
来源孤:孤零零;挑尽:灯芯燃完了。灯芯燃完了,灯没也烧干了。指一个人孤零零对灯独处,深夜难眠。也比喻生活艰辛拮据。
拼读gū dēng tiǎo jìn
来源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拼读jiān nán yù chéng
来源和刘邦、朱元璋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自然,也是艰难玉成了他。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比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拼读jīng fēng nù tāo
来源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拼读lán lǚ bì lù
来源又被注者摘索无遗,不得不褴褛筚路,逃之无何有之乡。 清·周亮工《与某书》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拼读lù cān fēng sù
来源履:行走;蹈:踩、踏。指走险路,过难关。比喻冒险前进,历尽艰辛。
拼读lǚ xiǎn dǎo nàn
来源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拼读dù rì rú nián
来源感承众头领好意相留,只是小可度日如年,今日告辞。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拼读qiān xīn wàn kǔ
来源侨胞的金钱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于他们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积累起来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拼读jī hán jiāo pò
来源吾十数年来,饥寒交迫,不萌他念者,望汝成立室家,为尔父延一线也。 清·袁枚《子不语》
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拼读zhuō jīn jiàn zhǒu
来源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拼读jiān kǔ zhuó jué
来源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拼读fēng cān lù sù
来源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拼读hán xīn rú kǔ
来源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 茅盾《一个女性》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拼读bì lù lán lǚ
来源筚路蓝缕,孙公既开其先;发扬光大,我公宜善其后。 蔡东藩、许廑父第九回《民国通俗演义》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拼读bá shān shè shuǐ
来源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