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拼读chuān yún liè shí
来源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拼读jīng tiān dòng dì
来源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拼读rén shēng dǐng fèi
来源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拼读xiǎng chè yún xiāo
来源教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鹤舞,楼下万万千千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六回
形容为数极多。
拼读qiān qiān wàn wàn
来源大爷,你可千千万万见了这二个人的面再商量走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拼读bù míng shì lǐ
来源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拼读tiān zhèn dì hài
来源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拼读zhèn tiān dòng dì
来源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拼读zhèn lóng fā kuì
来源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拼读zhèn ěr yù lóng
来源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震耳欲聋。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拼读rú léi guàn ěr
来源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
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拼读lǎng lǎng shàng kǒu
来源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