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拼读yī bǎ sǐ ná
来源收拾:整顿、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拼读bù kě shōu shí
来源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拼读yī bài tú dì
来源不料我们一败涂地如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五回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拼读yī bān jiàn shí
来源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拼读yī bān kuī bào
来源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拼读yī bǎn sān yǎn
来源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拼读yī bàn xīn xiāng
来源编者谨掬一瓣心香,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申报》副刊《自由谈》
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拼读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来源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
本钱小,利润大。
拼读yī běn wàn lì
来源旧时代的商人有一句生意经:“一本万利”。就是说,出最小的资本,追求最大的利润。 郭小川《一本万利》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拼读yī běn zhèng jīng
来源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拼读yī bí kǒng chū qì
来源新月博士常发议论,都和官僚一鼻孔出气,南方已无人信之。(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拼读yī bǐ gōu xiāo
来源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拼读yī bǐ mǒ shā
来源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拼读yī bì zhī lì
来源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拼读yī biǎo fēi fán
来源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拼读yī biǎo rén cái
来源太子波前妃生子名夫差,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拼读dà gōng wú sī
来源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大公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郭沫若《论曹植》
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拼读yī bìng bù qǐ
来源大崽又得个伤寒,一病不起。(周立波《山乡巨变》)
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拼读yī bō sān zhé
来源词既凄清,声亦缠绵跌宕,有一波三折之致。 清·王韬《淞隐漫录·严萼仙》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拼读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来源这个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拼读yī bù niǔ zhòng
来源少数敌不过多数。
拼读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
来源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拼读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来源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茅盾《子夜》七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拼读yī bù dēng tiān
来源知识要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比喻做事踏实。
拼读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来源我们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走一步路就好像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
拼读yī bù yī guǐ
来源俗有一步一鬼之语,却本之《论衡》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俗语有本》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拼读yī cǎo yī mù
来源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斩首!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拼读yī chà èr cuò
来源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 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拼读yī cháng liǎng duǎn
来源指不符合实际。
拼读bù qiē shí jì
来源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