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拼读xiōng wú diǎn mò
来源你别看他每天滔滔不绝的,实际是个胸无点墨的人。
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拼读gū lòu guǎ wén
来源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拼读cái shū xué qiǎn
来源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拼读kǒu ěr zhī xué
来源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拼读mò xué fū shòu
来源而况乎末学肤受如鄙人者,偶有论述,不过演师友之口说,拾西哲余唾,寄他人之脑之舌于我笔端而已。 清·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原序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拼读bù xué wú shù
来源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拼读bù biàn shū mài
来源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拼读mù bù shí dīng
来源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拼读cū tōng wén mò
来源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拼读kōng kōng rú yě
来源多少只眼睛也都向王忠的座位搜寻的时候,却见这个小人儿的座位早已空空如也。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拼读bù shí zhī wú
来源《废墟中》,写一个不识之无的木匠,爱打老婆,老婆也让他打;他有气无处泄,她也就让他泄。 李健吾《<李广田选集>序》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拼读bù tōng wén mò
来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二来是个村郎,不通文墨。”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拼读mǎn fù jīng lún
来源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这果然是奥妙! 茅盾《子夜》二
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拼读shǐ yú shǐ guò
来源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拼读shǎ tóu shǎ nǎo
来源不要这么傻头傻脑了,还是回去!睡觉去! 鲁迅《彷徨·长明灯》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拼读dùn xué lěi gōng
来源我们要有钝学累功的精神才能有所进步。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拼读zhuō zuǐ bèn shé
来源我一个草木之人,拙嘴笨舌的。 杨朔《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望南山》
犹拙嘴笨舌。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拼读zhuō zuǐ bèn sāi
来源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拼读zhuō kǒu bèn sāi
来源俺这拙口笨腮说不过你。 章振荣《借驴》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拼读yǐ qín bǔ zhuō
来源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拼读xiǎo xiá dà chī
来源《宋史·陈良翰传》:“思退庸狡,小黠大痴,将误国。”
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拼读rén qióng zhì duǎn
来源我们不能人穷智短。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拼读qì zhuàng rú niú
来源他那气壮如牛的样子,简直像要吃人。
指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像愚笨。
拼读dà zhì rú yú
来源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拼读chī lì bù tǎo hǎo
来源严格说来,诗歌的翻译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拼读bù biàn shū sù
来源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怕赶不上别人,抢先动手。多用作谦词。同“笨鸟先飞”。
拼读bèn niǎo xiān fēi
来源指愚昧笨拙的人。
拼读ái tóng dùn fū
来源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拼读wǎng qǔ zhí còu
来源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拼读zhuō kǒu dùn sāi
来源他就是拙口钝腮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