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无情的打击。
拼读dú shǒu zūn qián
来源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拼读ān rěn cán zéi
来源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拼读bào nüè wú dào
来源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拼读cán bào bù rén
来源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拼读cǎn wú rén dào
来源杀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拼读cǎn wú rén lǐ
来源其虐待工人及附近居民(鸡犬不安,惨无人理),我父兄弟所亲见尝者,胡不自救耶! 宋嘉珍《敬告全滇父老缴款赎路意见书》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拼读chái láng yě xīn
来源寻超宗植性险戾,禀行凶詖,豺狼野心,久暴遐迩。 《南齐书·谢超宗传》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拼读è yán è yǔ
来源你对同学说话不能用恶言恶语。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拼读fó kǒu shé xīn
来源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拼读bù liú yú dì
来源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经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二》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同“狼心狗肺”。
拼读gǒu fèi láng xīn
来源只为一班卖国格中国人,生成狗肺搭狼心,日日夜夜吃穷人,吃得来头错眼暗发热乎。 瞿秋白《东洋人出兵》之一
容貌美丽但狠毒。
拼读hǎo sè ér ě xīn
来源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拼读hé qí dú yě
来源这个妇人是何其毒也,我已领教过了。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拼读jī cháng gǒu dù
来源你那鸡肠狗肚能容人吗?
比喻人凶狠毒辣。
拼读láng měng fēng dú
来源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拼读láng zǐ yě xīn
来源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拼读shé xiē wéi xīn
来源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拼读shé xiē xīn cháng
来源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拼读shé xīn fó kǒu
来源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呪。 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
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拼读shì è kòu nüè
来源公严恭寅畏,底平四国,式遏寇虐,苛厉不作,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晋书·文帝纪》
噬:咬;齿:牙齿。凶猛的野兽咬人时不露牙齿。比喻害人者阴险狠毒狡猾,不露凶相。
拼读shì bù jiàn chǐ
来源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拼读cǎn jué rén huán
来源这不仅是一点感触,而惨绝人寰的事实,是民族最大的耻辱,是每个人的仇恨。 老舍《蜕》
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拼读gǎn jìn shā jué
来源杀戮是对待他们的最简截的办法,正如同要消灭蝗灾只有去赶尽杀绝了蝗虫。 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三
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拼读shǔ xīn láng fèi
来源为:作为;魅:传说中的鬼怪。指象鬼魅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拼读wéi guǐ wéi mèi
来源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 《新唐书·魏征传》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拼读wéi guǐ wéi yù
来源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选拔人才)大典,怎容得你们为鬼为蜮!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拼读rén xīn lí shé
来源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拼读xiào miàn yè chā
来源他这个笑面夜叉不好对付。
比喻狠毒贪婪 。
拼读yáng hěn láng tān
来源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唐·韩愈《郓州谿堂诗》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拼读yī tuán hé qì
来源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