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拼读bāo xiū rěn chǐ
来源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 宋·吴曾《贤女浦》
指接受某种馈赠和奖赏心里感到惭愧。多用作自谦之辞。
拼读shòu zhī yǒu kuì
来源他弟兄四人既不敢说不要,也不能说受之有愧,更绝对的不能说多少。 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八十三回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拼读shòu zhī wú kuì
来源你接受这个荣誉可以说受之无愧。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拼读què zhī bù gōng
来源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拼读cái shū xué qiǎn
来源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当:承受;愧:惭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与事实不相符,感到惭愧。常作自谦之词。
拼读dāng zhī yǒu kuì
来源我只为大家做了一点儿好事,却得到同志们的高度赞扬,我真是当之有愧呀!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拼读bù jīn bù fá
来源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拼读qiān gōng xià shì
来源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拼读bù lù fēng máng
来源寇忠愍拜相白麻,杨大年之词,其间四句曰:‘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宋·沈括《梦溪续笔谈》
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拼读bù jiāo bù zào
来源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拼读zì kuì bù rú
来源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拼读dé bó néng xiān
来源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拼读wú néng wéi yì
来源少陵出而瑰奇鸿丽,后此无能为役。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拼读kuì bù gǎn dāng
来源却做梦也想不到受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夸奖,实在愧不敢当! 周疲鹃《寄侨居海外的女儿》
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拼读dāng zhī wú kuì
来源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当之无愧。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拼读jiè jiāo jiè zào
来源我们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拼读xū huái ruò gǔ
来源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拼读bù chǐ xià wèn
来源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拼读bù lù guī jiǎo
来源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犹胜于宇文自作者哉? 元·刘祁《归潜志》
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拼读gōng bó chán yì
来源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拼读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
来源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 宋·陈师道《拟御诗武举策》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拼读pāo zhuān yǐn yù
来源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拼读quǎn mǎ zhī láo
来源李某不才,食禄多矣,无功报德,愿施犬马之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拼读wén guò zé xǐ
来源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
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拼读xùn zhì shí mǐn
来源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拼读yí zūn jiù jiào
来源因惦着晚饭是舅母、岳母移樽就教,给父母贺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