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拼读bá shān shè shuǐ
来源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拼读cháng tú bá shè
来源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长途跋涉似的,我倦得厉害。 巴金《沉默集·附录三》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拼读dài yuè pī xīng
来源真是个迎风冒雪,戴月披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拼读fēng chén lù lù
来源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拼读fēng cān lù sù
来源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拼读fēng chén pú pú
来源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清·吴趼人《痛史》第八回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拼读pī xīng dài yuè
来源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沐:洗头发;栉:梳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拼读mù yǔ zhì fēng
来源戎旗既建,出镇寿阳,驱其豺狼,剪其荆棘,收罗向义,广开屯田,沐雨栉风,等勤台仆。 《晋书·诸葛恢传》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拼读pú pú fēng chén
来源又想菲亚仆仆风尘,席不暇暖,现在又被囚系,少不免担惊受苦。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拼读yǔ lín rì zhì
来源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拼读zhì fēng mù yǔ
来源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形容旅途的辛苦。
拼读cān fēng sù shuǐ
来源且说天瑞带了妻子,一路餐风宿水,无非是逢桥下马,遇渡登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拼读mù lù zhān shuāng
来源指承受雨淋霜打。形容历尽辛苦。
拼读mù yǔ jīng shuāng
来源披星戴月无嫌苦,沐雨经霜不厌辛。 《太平天国·天情道理书》
带领着子女。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拼读tuō nán dài nǚ
来源形容旅途辛苦。
拼读yī lù fēng chén
来源[安老爷]见舅太太在廊下候着,便忙着上前彼此问过好,谈了两句一路风尘的话。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
拼读yǔ lín rì shài
来源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拼读pá shān yuè lǐng
来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拼读qiān lǐ tiáo tiáo
来源李少荃要讲和,曾国荃只主战,派了唐景崧,千里迢迢来把将军见。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拼读tiān yá hǎi jiǎo
来源我们俱系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拼读qiān shān wàn shuǐ
来源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拼读bù yuǎn wàn lǐ
来源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拼读tiān gè yī fāng
来源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形容路途遥远。
拼读lù yuǎn tiáo tiáo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