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拼读zhǐ chǐ tiān yá
来源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
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拼读qiān lǐ tiáo tiáo
来源李少荃要讲和,曾国荃只主战,派了唐景崧,千里迢迢来把将军见。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拼读tiān yá hǎi jiǎo
来源我们俱系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拼读qiān shān wàn shuǐ
来源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拼读cháng tú bá shè
来源我背痛腰酸,真像经过了长途跋涉似的,我倦得厉害。 巴金《沉默集·附录三》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拼读bù yuǎn wàn lǐ
来源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拼读tiān gè yī fāng
来源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拼读bá shān shè shuǐ
来源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
形容路途遥远。
拼读lù yuǎn tiáo tiáo
来源犹言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拼读shēn yáo xīn ěr
来源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拼读tiān yá zhǐ chǐ
来源衷肠事,无由竭,似水滔滔,相流不绝,对面还愁,天涯咫尺。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访友记·又赛槐阴分别》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拼读tiān nán dì běi
来源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拼读bì luò huáng quán
来源荷君王不弃,念切思专,碧落黄泉为奴寻遍。 清·洪昇《长生殿·重圆》
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拼读shān gāo shuǐ cháng
来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拼读bái jū guò xì
来源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咫尺:很近的距离。形容距离很近。
拼读jìn zài zhǐ chǐ
来源那马明明近在咫尺,却误为丧失不见,就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之意。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拼读xīn xīn xiāng yìn
来源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拼读tiān xuán dì zhuàn
来源低下头歇了一会,觉得天旋地转,忽忽悠悠,再也站不起来。 ◎梁斌《红旗谱》四五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拼读bù yuǎn qiān lǐ
来源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七回)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拼读hǎi běi tiān nán
来源海北天南各自行,不劳鱼雁通消息。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德延禅师法嗣》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拼读màn wú biān jì
来源我们一望漫无边际的大海,感觉自己很渺小。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拼读tiān yá dì jiǎo
来源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宋·晏殊《踏莎行》词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拼读bǎn shàng zǒu wán
来源君弱臣愚,外崩内溃,周人取之犹阪上走丸也。 隋·卢思道《后周兴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