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拼读chán bù zhī xuě
来源你真是蝉不知雪没有见识。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拼读chén lǐ fú guā
来源恁般楼台正宜夏,却输他沉李浮瓜。 元·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
形容势焰炽盛。
拼读hè hè yán yán
来源乍认是花终不是,跋扈飞扬,赫赫炎炎地。 赵朴初《蝶恋花·杨花》词
指炎热的夏天。
拼读yán tiān shǔ yuè
来源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拼读xià rì kě wèi
来源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拼读dà hàn lín lí
来源只见明珠身后跟着二十来个大胡子军官,有的黑胡子,有的白胡子,有的花白胡子,个个尘沙被面,大汗淋漓。 金庸《鹿鼎记》第三十七回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
拼读liú jīn shuò shí
来源季月烦暑,流金铄石,聚蚊成雪,封狐千里。 《南史·梁武帝诸子传》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拼读jiǎo yáng shì huǒ
来源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拼读huǒ sǎn gāo zhāng
来源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拼读wú niú chuǎn yuè
来源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唐·李白《丁都护歌》
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拼读shuò shí liú jīn
来源正是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铄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七回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拼读shuò shí liú jīn
来源任凭他烁石流金,遇着时枯泉辙涸。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同“烁石流金”。
拼读shuò yù liú jīn
来源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拼读wǔ huáng liù yuè
来源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四)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拼读fú guā chén lǐ
来源这样时候,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浮瓜沉李也不为过。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拼读rè qì téng téng
来源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将金属、石头烧焦、熔化。形容天气极度干旱、炎热。
拼读jiāo jīn liú shí
来源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同“汗流浃背”。
拼读hàn liú jiā bèi
来源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拼读hàn liú qià bèi
来源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①形容出汗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
拼读liú hàn jiā bèi
来源圣公藉新市之兵,盆子凭赤眉之众,其乌合同也。圣公称尊,流汗浃背;盆子建号,宛缩欲啼,其负乘同也。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拼读huī hàn rú yǔ
来源其人伏地惕息,挥汗如雨,自是怏怏如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拼读huī hàn chéng yǔ
来源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拼读hàn rú yǔ xià
来源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回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拼读chì dì qiān lǐ
来源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拼读cùn cǎo bù shēng
来源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拼读kē lì wú shōu
来源这场水灾使得农作物颗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