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拼读dì dòng shān yáo
来源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宋·吴曾《能改斋漫笔》卷二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拼读qì shì páng bó
来源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秦牧《古战场春晓》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拼读hào hào dàng dàng
来源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拼读qì guàn cháng hóng
来源斗争结盟友,殉难慷慨同。 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拼读jīng tiān dòng dì
来源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拼读yī xiè qiān lǐ
来源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拼读pái shān dǎo hǎi
来源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拼读měi kuàng yù xià
来源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 郭沫若《论曹植》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拼读dǒu zhé shé xíng
来源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拼读huí shān dǎo hǎi
来源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宋·杨万里《题周鲠臣浩斋》诗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拼读dì fù tiān fān
来源地覆天翻,河清海浅,朱颜常驻。 宋·刘克庄《水龙吟·林中书生曰·六月十九日》
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
拼读dà qì páng bó
来源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气息:呼吸;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拼读qì xī yān yān
来源到了次日早晨,慧娘已是气息奄奄,十分不好。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七回
怀:包围;襄:上升至高处;陵:大土山。大水包围山岳,漫过丘陵。形容水势很大或洪水泛滥。
拼读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来源譬如洪水横行,怀山襄陵。 明·张岱《皇华考序》
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拼读dà zhāng qí gǔ
来源至于那一部小说,本来当属于古董之部,若要大张旗鼓,颂为二十世纪的新作品,则小子不敏,实不敢也。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拼读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来源有孩儿在这里,不要怕他,包管风平浪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拼读qiān jūn wàn mǎ
来源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 柔石《二月》二四
犹千军万马。
拼读qiān bīng wàn mǎ
来源不怕将勇兵强,唯这萨头陀妖法,虽有千兵万马,也抵当不住。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拼读wàn mǎ bēn téng
来源外面的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 巴金《家》十三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拼读dān qiāng pí mǎ
来源冯寡妇大骂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单枪匹马,趁人们在街上歇晌的当儿,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头走。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
拼读hóng wěi zhuàng guān
来源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拼读qì tūn shān hé
来源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拼读bō lán zhuàng kuò
来源七言诗须波澜壮阔,顿挫激昂,大开开阖耳。 清·郎廷槐《师友诗传续录》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拼读shān bēng dì liè
来源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拼读áo zhì jīng qù
来源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清·宋荦《漫堂说诗》三
扛:用两手举。形容文笔雄健,文章的气势极大。
拼读bǐ lì dú gāng
来源①指富有财产,气派不凡。②指仗着钱财多而气势凌人。
拼读cái dà qì cù
来源那时他财大气粗,大进大出。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二章
喑呜:怒声呼喝。形容气势壮盛。
拼读chì zhà yìn wū
来源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拼读fèng zhù lóng xiáng
来源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许多的管乐、弦乐混合在一起演奏。形容声音繁杂。也比喻文章气势急促或情绪激烈高昂。
拼读guǎn xián fán zòu
来源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