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好的成语讽刺

admin
1、无耻之尤
解释

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拼读

wú chǐ zhī yóu

来源

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无耻之尤”(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2、恬不知耻
解释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拼读

tián bù zhī chǐ

来源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 ◎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3、卑躬屈膝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拼读

bēi gōng qū xī

来源

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4、寡廉鲜耻
解释

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拼读

guǎ lián xiǎn chǐ

来源

只为自己贪财克剥,寡廉鲜耻。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5、声名狼藉
解释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拼读

shēng míng láng jí

来源

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6、佛口蛇心
解释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拼读

fó kǒu shé xīn

来源

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7、口是心非
解释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拼读

kǒu shì xīn fēi

来源

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8、两面三刀
解释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拼读

liǎng miàn sān dāo

来源

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9、口蜜腹剑
解释

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拼读

kǒu mì fù jiàn

来源

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10、荆人涉澭
解释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拼读

jīng rén shè yōng

来源

11、敬而远之
解释

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拼读

jìng ér yuǎn zhī

来源

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12、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解释

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常用以讽刺伪君子。

拼读

kǒu tán dào dé,zhì zài chuān yú

来源

13、冷嘲热讽
解释

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拼读

lěng cháo rè fěng

来源

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六回

14、溜之乎也
解释

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拼读

liū zhī hū yě

来源

三荷包见此光景,搭讪着就溜之乎也。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15、木猴而冠
解释

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拼读

mù hóu ér guàn

来源

16、沐猴而冠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拼读

mù hóu ér guàn

来源

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尔,尚焉足道哉! 《晋书·张载传》

17、沐猴冠冕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拼读

mù hóu guàn miǎn

来源

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裙。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

18、沐猴衣冠
解释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拼读

mù hóu yī guàn

来源

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马襟裙之材。 明·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

19、难兄难弟
解释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拼读

nàn xiōng nàn dì

来源

方玉桦一言未发,但看得出她也有点激动,她显然记起他们是一九五七年的难兄难弟。 郑义《迷雾》

20、旁敲侧击
解释

侧:旁边;击:敲打。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拼读

páng qiāo cè jī

来源

不堂堂正正辩论是非,而旁敲侧击中伤对手,最是卑劣。 清·梁启超《教育与政治》

21、袍笏登场
解释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拼读

páo hù dēng chǎng

来源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只等回电一到,就要袍笏登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七章)

22、乞儿乘车
解释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拼读

qǐ ér chéng chē

来源

23、空前绝后
解释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拼读

kōng qián jué hòu

来源

祖孙三代倒做了三朝元老,真可以算得“空前绝后”的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

2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解释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拼读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来源

25、大盗窃国
解释

大盗:指窃国篡位者。指坏人窃取政权,颠覆国家。

拼读

dà dào qiè guó

来源

大盗窃国,予智自雄,冯借政治上之枢机,戕贼风俗之大本。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

26、窃钩窃国
解释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拼读

qiè gōu qiè guó

来源

27、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解释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拼读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

来源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28、发号施令
解释

号:号令;施:发布。发布命令。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

拼读

fā hào shī lìng

来源

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 《毛泽东选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9、仁人君子
解释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拼读

rén rén jūn zǐ

来源

处于布衣窘迫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仁人君子也。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

30、有所作为
解释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拼读

yǒu suǒ zuò wéi

来源

对这个问题,苏联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