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暗中进行活动
拼读àn dù chén cāng
来源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4回:“这日马周正与众将计议一个暗渡陈仓之计,去湘州接取唐王夫妇。”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拼读bàn xìn bàn yí
来源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一句话也不说。
拼读yī yán bù fā
来源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拼读kǒu fú xīn fú
来源我们就是要让他口服心服。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拼读jiǔ dǐng dà lǚ
来源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拼读yī yán jiǔ dǐng
来源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拼读yī jǐn huán xiāng
来源但愿得你名登高选,衣锦还乡,教人作话传。 明·高则诚《琵琶记·南浦嘱别》
官名。 秦 汉 设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 三国 魏 时将其并为一官,称“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晋 以后,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 南北朝 时属集书省, 隋 代属门下省, 唐 代
拼读sàn qí cháng shì
来源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拼读sì miàn chǔ gē
来源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拼读yī jǐn yè xíng
来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闻古人有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
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拼读yī zhēn jiàn xiě
来源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四方:天下。立志于天下。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拼读zhì zài sì fāng
来源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拼读jiāng dōng fù lǎo
来源待回归,有何颜见得江东父老兄妹。 明·胡文焕《跃鲤记·芦林相会》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拼读fēng shēng hè lì
来源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 郁达夫《出奔》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拼读yí shén yí guǐ
来源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拼读hún bù fù tǐ
来源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拼读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来源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拼读dòng dàng bù ān
来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动荡不安的大自然也煽起了他内心的风暴。”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拼读cóng róng bù pò
来源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 巴金《家》十五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拼读wèi hǔ zuò chāng
来源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 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拼读huǒ shù yín huā
来源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
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拼读jīn wú bù jìn
来源北门管钥,亦为竟夕不键,殆所谓金吾不禁欤? 清·王韬《瀛壖杂志》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拼读tiān yá hǎi jiǎo
来源我们俱系天涯海角之人,今幸得贤主人相邀一聚,也是三生之缘。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拼读líng dīng gū kǔ
来源他零丁孤苦,十分可怜。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拼读bēi tòng yù jué
来源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悲痛欲绝。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拼读yī zì yī lèi
来源真是绝唱,一字一泪,一泪一血!这也不枉秋痕的数点泪渍在上头。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四回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拼读chū chū máo lú
来源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 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拼读sān gù máo lú
来源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拼读dà huò quán shèng
来源请伏兵于河口,乘其将济而击之,必大获全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八回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拼读wǔ tǐ tóu dì
来源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